房地产界有“金九银十”之说,每年九十月份,既是楼盘销售的黄金季节,同时也是新房装修的旺季。不过,面对鱼龙混杂的装修市场,业主一定要仔细辨别,否则就容易掉进各种各样的“陷阱”里。
装修合同“水分”大签约容易解约难
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《早安山东》报道,济南市民张女士最近正打算装修新房,有多家装修公司自己找上门来。
济南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:“设计师给我们讲了一下他们是大包的,全部都包括,在套餐里面,包括材料、工人,全都是名牌的。”
张女士所说的“大包”,是按照市场行情,确定每平米的基础装修价格,再根据房屋面积,计算出总报价。张女士这套新房建筑面积是120平米左右,总报价近9万元。看到张女士有些犹豫,设计师又给出了更为优惠的价格。
“然后又降到7万多,然后说最低最低是6.7万。”张女士称,6.7万的价格让她心动了,与对方签下了装修合同。不过,在建材市场考察了一圈,张女士却发现装修方案“水分”太多。张女士称:“他给我们的主材去了建材市场一看,根本就不存在这款主材。”
感觉到被骗了,张女士和朋友一起来到公司,要求解除合同,退还3000元订金。
可是公司方面称,如果是张女士单方面解约,要赔偿工程款的20%的违约金,也就是1万多元。无奈之下,张女士找到当地消费者协会,协商之后,对方同意解除合同,并且退还了2500元订金。
事实上,不少业主在装修过程中都遇到过类似的纠纷。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提供的数据,2013年消费者对装修建材投诉共16192件,占房屋及房屋建材类投诉的57%。
家装“游击队”监管难合同大多不规范
那么,装修公司究竟存在哪些“暗门道”?面对鱼龙混杂的装修市场,业主应该如何避开“陷阱”呢?
一位长期从事装饰装修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,由于装修行业门槛低,鱼龙混杂,催生了一批“游击队”,给市场监管带来难度。
济南鲁鸿装饰公司总经理赵建岭:“不正规的公司今年做的不好,明年再起另外一个名字,这还是涉及到装饰公司,这个行业的门槛太低,导致的这种现象。”
在激烈的行业竞争面前,一些装修公司通过“套餐服务”、低报价、模糊建材明细等方式留住客户。而在装修过程中,各种“隐蔽”的增项浮现出来,预算超支成了“家常便饭”。
很多消费者认为一旦签订合同自己的权益就有了保障,殊不知一些装修公司故意在合同中设置模糊概念,一旦发生纠纷,就可以轻松减免、规避责任。
山东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宋文峰告诉记者:“装修合同主要是一些隐蔽性的一些条款,主要是集中在售后服务方面,售后服务方面的约定,往往有些约定界定的不是很清楚,界定不清楚。”
业内建议:消费者应多考察保存好证据
业内人士建议,业主在装修前,应当多考察一下建材市场,对市场行情做到心中有数。装修过程中,也要及时检查各个环节,确保装修公司或施工人员没有对建材“偷梁换柱”。
山东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宋文峰建议:“多到装修的房子里面去看一下,到底他用的品牌是不是跟他宣称的是一致的。如果时间充裕的话,也可以采取自己到装修建材市场,比较和鉴别购买一些自己中意的品牌,由施工方进行装修。”
今年实施的新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多项条款涉及装修维权。消协人士建议,消费者如果遇到装修公司的虚假宣传,或者合同中出现“天价”违约金等霸王条款,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维权。
鼎三家装饰提醒市民,要注意保存好合同,还有相关的装修材料的证据和票据,以便于事后维权。